身無分文的含義(身無分文的成語故事)

中國人通常用“一分錢不給”這個成語來形容別人的吝嗇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這個成語其實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楊朱的理論。
楊朱的原話是:“古人害天下,不與之相處。”也就是說,就算你有天下人的美名,也別想拔我一根頭發。
楊朱是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。自然,他不可能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樣小氣。當時就有“天下人不歸陽,則歸莫”的說法。這裏楊說的是“楊朱”,墨當然說的是“墨子”。
楊朱代表“重視自己”,代表他的發言:不會做任何有益於世界的事,也不會從世界上拿走任何東西。意思:身無分文。
墨子主張“兼愛”,代表其言論:為天下之利而立。意思是:為了造福世界上的每一個人,我煞費苦心四處奔波。
墨子學生李芹與楊朱學生孟孫陽的對話;
墨子的學生李芹不理解楊朱“分文不出”的思想。他問楊朱:“如果你從身上拔一根頭發,會造福天下所有人,你願意嗎?”楊朱說:“世界的問題,永遠不是拔一根頭發就能解決的!”家禽李補充道,“如果可以,你願意嗎?”楊沫沒有回答。
家禽李出門遇到了楊朱的學生孟孫陽。他們剛才談論了這個問題。孟孫陽說,家禽根本不明白楊朱的用意。他問小鳥,如果有人說給你一巴掌,給你一萬塊錢,你會怎麽做?小鳥毫不猶豫的回答,這當然是幹的!孫楊又問,砍掉一條腿,就能得到一個國家。你願意嗎?小鳥沉默了很久,沒有回答。因為他知道下一個問題會是砍下你的頭,這樣你就可以得到全世界。
孫楊又說,你為什麽願意接受一頓揍?因為你可能會拿到一萬塊。不要錢,自然不會被打。你願意付出是因為你想要,我不願意付出是因為我不想要。世界那麽大,大家都想要,自然會有紛爭,所以大家都不爭,自然天下太平。
楊朱的“身無分文”論,連孔子都挑不出毛病,自然就形成了“天下人皆不歸楊,則歸莫”的說法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